关于我们 公司新闻 党建动态 行业动态 企业资质 企业荣誉 视频欣赏 员工天地
文旅类景观类建筑类国土空间规划类乡村振兴类工程咨询类市政类智慧旅游类室内设计类
专家团队管理团队企业团队
热点解读专题讨论
【电商平台】藏锦坊·传承西藏传统服饰文化
招聘
Hot Topics ·
因着我们的信念和远见,不断的自我超越,不歇的积淀与突破,
我们坚信成功终是属于那些坚持攀登的人
YIH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DESIGN
Hot Topics    专题讨论
专注公司科学化管理运营,坚持“与客户共创造价值,铸就价值与品牌双赢”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成为建筑景观设计行业的一流企业。

生态旅游业:中西部山区发展的突破口(转载)

来源:成都易合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日期:2013-11-06
潘海生 姚升厚 吕一民 郭志刚 裘 峰
2012年03月05日10:05 来源:《浙江日报》
我省的地理自然环境是“七山一水两分田”。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贯彻实施 “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提出了建设“海上浙江”、“山上浙江”的发展路子,有效地促进了我省沿海和山区经济的发展。占百分之七十的山区、半山区下一步发展的平台是什么,抓手在哪里?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就是发展山区生态旅游业。

  将生态旅游业作为中西部山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发展具有现实基础

  近年来,我省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近年全球、全国以及长三角地区的旅游数据显示,浙江正在迎来建设旅游强省的黄金时代,大力发展我省山区生态旅游业的机遇正在到来。

  具备长三角地区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优势。就长三角而言,浙江山水旅游资源是独一无二的。结合“十二五”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浙中西部山区作为浙江省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其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连南接北,介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中间,是长三角旅游资源向珠三角、海西经济区辐射的关键节点。类型多样的自然生态景观,使浙江在长三角地区具有无可比拟的天赋优势。

  拥有现实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长三角区域总体人均GDP已普遍超过7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这是提速旅游产业的黄金阶段。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生态旅游的市场推动力正日益强大。我省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通过大力发展山区休闲旅游业,可以大量地吸引我省大中城市的老年人到中西部欠发达山区养老养生的,进而动态地缓解城市资源保障不足的压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从世界经济角度看,伴随着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旅游已经超过汽车、石油等传统产业,成为世界经济中产出规模和就业容量均位居前列的产业。目前浙中西部山区旅游业的增加值占当地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超过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基础要求,即占比超过5%。

  具备充分的旅游基础要素保障。具备资源优势,旅游景点丰富,全省共有近300个A级景区,其中大部分自然景区分布在山区地带;大交通优势,目前我省各山区县基本实现通高速公路的目标,四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交通十分便捷;人力资源优势,旅游从业人员快速增加;接待设施优势,这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都处在领先位置。从全局看,我省旅游的后发优势也正在显现,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从调查的情况看,将生态旅游业列为中西部山区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领导认为发展生态旅游业“投入大、见效慢”。二是政策落实不到位,不少涉及发展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的优惠政策没有得到落实。三是区域性旅游规划不到位,目前中西部山区各县仍以各自抓好旅游目的地建设为主,难以突破现有行政区划格局,不能有效实现旅游资源整合。四是中西部山区生态旅游业开发力度不到位,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

  将生态旅游业作为我省中西部山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对策建议

  从全省区域发展战略高度来通盘启动中西部欠发达山区生态旅游业发展。从当前情况看,全面启动我省欠发达山区生态旅游业基础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建议省委、省政府在抓好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把支持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生态旅游业摆到重要位置,甚至研究上升为一个全省战略,列为下个10年重点培育的一个经济增长极,列为浙江中西部山区开发的一个战略支撑点,富民强省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谐均衡发展的一个示范基地,从这样一个高度来宏观指导浙中、浙西和浙南部分山区的生态旅游业发展。

  按建设旅游综合集聚区的要求来整体统筹中西部山区旅游业。一是突破现有的行政区划限制,常设一个中西部区域旅游综合指导委员会,全面综合指导和管理中西部山区生态旅游业,与各相关县(市)双重领导各地旅游业,并以整个区域的生态旅游业总体水平来评价考核其政绩。通过这样一个机构,我们有条件按建设一个旅游综合集聚区的标准来整体规划和设计中西部欠发达山区生态旅游业,改变现有小、散、乱和重复建设的局面,促进旅游资源整合、基础保障共享、服务能力互补、旅游客源互动,形成一个互为市场、互送客源、互为腹地、互利共赢的的大旅游体系。二是实行区域内组团式发展。在统一布局中,选择几个核心地区为吸引极的旅游区划组团,提高旅游资源的整合水平,带动相应旅游区划内的其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竞合组团。

  转变发展思路,把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当地政府国民经济工作评价体系。 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需要把旅游业发展战略纳入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旅游业发展战略地位在地方立法上给予确认,在政策和措施上给予支持,从立法上、政策上、制度上给予配套。要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产业和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相融合,有效提升旅游产业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

  编制旅游产业总体规划,推动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编制旅游产业总体规划,指导浙中西部旅游产业的中长期发展。总体规划要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当地已经确定的区域战略和规划相衔接,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相衔接,形成旅游业协调发展的规划体系。总体规划体系中各层次、各专项规划也要相互衔接,使各项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协调、形成合力。

  实施串珠成链的“浙西绿道网”工程。在区域内跨县旅游资源的整合上,借鉴广东等省的经验,实施串珠成链的“绿道网”工程。绿道是新兴的乡村旅游业,以绿道乡村旅游业为依托,是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我省中西部山区生态旅游景点多、体量小、布局分散、生态风光好、空气质量高,完全有串珠成链的潜力,便于形成综合优势,盘活潜在乡村旅游资源,沿线可以带动一大批农家乐和乡村,也能大大提高游客消费水平。对此,关键要因地制宜,立足创新,循序渐进,办出特色。

  整合和完善各类旅游扶贫机制。设置并充实省旅游扶贫专项资金,充实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充实山海协作机制中的旅游协作,为欠发达地区大项目引进搭建平台,帮助山区引进项目和资金,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

  发展中要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

  山内与山外的关系。 即山区经济与海洋经济之间的关系。我省西部山区仍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山内山外联系还不够紧密,或者说还大有潜力可挖。山内与山外的关系,既是相对独立,又是相辅相成的。山外向山内提供现代科技和信息,也输入客流、资金、人才;山内则向山外提供农林副产品和旅游休闲场所。而承载这些内容并实现山内与山外沟通交流的最佳渠道就是山区生态旅游业,打通这个渠道,无论山内山外,山区经济还是海洋经济,都将获得新的动力,加速发展。

  山上与山下的关系。即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关系。通过生态旅游业带动山区经济发展、促进山区农村建设,实现农民就地就业、就地致富,这与城镇化并不矛盾。按照中央“三化同步”的要求,乡村建设和就地城镇化是可以相辅相成、同步进行的,即使在未来中国城镇化人口达到70%,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留在农村,尤其是留在山区农村地带。因此,通过山区生态旅游这一载体,可以把城镇化和乡村建设协调起来,实行城乡互动、缩小差距,统筹城乡发展。

  发展山区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山区大都位于大江大河的源头,如果无序发展,势必会造成“建设性破坏”或“破坏性建设”,破坏生态平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无论党委、政府是否重视,山区经济都在那里实际地粗放式发展着。在生态补偿机制尚无法大幅度改善的情况下,山民合理的生存发展要求应该得到尊重。只有及早顺应山区经济特点,尽快规划山区经济,发展山区经济,才能更好地保护山区生态,实现整体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山区旅游与第一、二、三产业的关系。山区发展第二、三产业不同于平原地区,更不同于城市,它自有其独特的规律,即必须紧紧依靠山区的资源优势并承担环境保护责任来选择发展相关产业,而生态旅游业则是最便捷、最可行的业态之一。生态旅游业发展较快的山区,除了向外拓展外,往往在相对封闭的山区内部形成繁荣的经济循环区,带动发展高效农业、循环农业和观光农业,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从而实现三个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引进开发主体和维护农民利益的关系。发展山区生态旅游业,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依靠民间资本开发。省里要制订政策,采取措施,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中西部山区生态旅游业的开发。同时,在引进开发主体的过程中要维护好资源所在地的农民利益,探索实现两者互惠互利的共赢局面。可以采用多种合作方式,例如通过农民参股、合作等形式共同推动当地生态旅游业发展,确保当地农民利益不受损,并能依靠生态资源脱贫致富。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发展山区生态旅游业既要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又要保持本土传统文化特色,大力挖掘和整理当地传统文化。同时,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筹集资金保护和创新本土传统文化,改变过去散乱保护和无钱保护的局面,实现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有机统一。

  【作者单位: 浙江省政府参事室】


分享按钮

中国·成都·高新区盛安街133号汇锦广场6栋A座1301

电话:+86-28-87792530 87792531

邮箱:lcbuild@163.com


中国·西藏·拉萨市曲米路74号宏盛小区宏绩大厦三楼

电话:+86-891-6372800 6373773

邮箱:lcbuild@163.com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时代天街10-1708/09


尼泊尔加德满都纳亚巴斯蒂市Baluwatar-4

邮箱:lcbuild@163.com


Copyright©2020 成都易合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蜀ICP备14017981号-1 网站建设:三以网络